- 吴澎;
<正>樱桃属于蔷薇科李属(Prunus L.)樱桃亚属(Cerasus Juss)植物,作为水果栽培的种类主要有甜樱桃(P. avium L.)、酸樱桃(P. cerasus L.)、小樱桃(P. pseudocerasus Lindl.)、毛樱桃(P. fomentosa Thunb.)和草原樱桃(P. fruticosa Pall.)等,其中甜樱桃主要用于鲜食,酸樱桃、小樱桃和毛樱桃主要用于加工果汁、果酒等。
2021年10期 v.41;No.28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陆;周涛;吴澎;乔玉双;
近年来樱桃需求量增加,国内栽培面积逐步扩大,导致樱桃副产物如樱桃叶、樱桃核、樱桃渣等大量出现,这些副产物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文就樱桃副产物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概括了樱桃叶中多糖、总黄酮,樱桃核中蛋白质、苦杏仁苷,樱桃渣中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利用情况,以期为樱桃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2021年10期 v.41;No.28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悦;周涛;吴澎;乔玉双;
樱桃是一种药食同源类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多酚类化合物是樱桃中最主要的一种活性物质,其抗氧化、抗癌抑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逐渐被发现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概括了樱桃中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学活性,总结了多酚物质的提取方法及开发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多酚类物质在产品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多酚类物质的产品加工方向,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展望,旨在为樱桃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1年10期 v.41;No.282 9-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苏金歌;孙玉刚;吴澎;
樱桃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属于花青素类,主要来源于樱桃皮渣。本文分析了樱桃红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提取条件优化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樱桃红色素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樱桃红色素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樱桃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及天然食用红色素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2021年10期 v.41;No.282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彩芳;王应强;姚志龙;赵红霞;
本文以套袋与未套袋‘瑞雪’苹果为材料,研究了四个采收时间(10月5日、10月11日、10月18日和10月25日)对其物理、化学指标与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移,套袋与未套袋苹果果实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分含量、pH值、a值及出汁率均呈上升趋势,而硬度显著下降。套袋苹果的单果质量、硬度、pH值、水分含量、出汁率、L值、a值均高于未套袋苹果的。感官综合评价表明,未套袋苹果与套袋苹果在陇东旱塬区分别于10月11日和10月18日前后采摘,其商品价值最高。
2021年10期 v.41;No.28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洪;姚梦玮;迟茜文;翁梓靖;龙金宇;陈光贤;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红托竹荪菌托营养成分的影响,本实验比较了红托竹荪在林下和大棚两种栽培模式下,其菌托3个部位(菌皮、胶质和连接膜)的蛋白质、多糖、多酚、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托3个部位都含有蛋白质、多糖、多酚、黄酮和氨基酸;大棚菌皮的蛋白质含量(22.516 g/100 g)和连接膜的蛋白质含量(22.708 g/100 g)显著高于林下菌皮和连接膜的(分别为19.995 g/100 g和19.861 g/100 g),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林下;而林下菌皮和连接膜的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则明显高于大棚菌皮和连接膜的。两种栽培模式下,菌皮和连接膜均测出15种氨基酸,且都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6种必需氨基酸。可见废弃菌托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且不同栽培方式下的营养成分不同,可根据其优势成分进行开发应用。
2021年10期 v.41;No.282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单敏;秦立金;刘利红;王丹丹;龙千千;陈晶;张美玲;李亚如;刘悦;庞慧敏;
为探讨夏季玉米填闲对设施连作黄瓜土壤修复及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多年连作并有根结线虫发生的设施黄瓜土壤进行了夏季空闲期玉米直播处理,以不种植玉米为对照,待玉米长至50 d时拔除,种植下茬黄瓜,分别在黄瓜不同生育期采集土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状和酶活性,同时测定根结线虫发病情况和防效。结果表明:玉米夏季填闲处理改变了下茬连作黄瓜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土壤EC值、全氮、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相比对照下降,相反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且降低了土壤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Fe、Mn、Cu、Zn、Mo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P<0.05),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9.34%、9.62%、15.97%、11.70%和30.21%;降低了7种重金属含量,其中,Cd和Pb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P<0.05),分别降低了29.63%和21.21%;7种土壤生物酶中,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外,其余6种土壤酶活性均随着黄瓜生育期的延后呈逐渐增加趋势。玉米填闲处理的根结线虫发病率、病情指数、100 g土壤和黄瓜根中线虫条数与对照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7.93%和35.19%,预防效果可达35.19%;降低了100 g土壤和黄瓜根中的根结线虫数,使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53.32%和52.91%。因此,夏季空闲期用玉米填闲处理能够改变设施连作黄瓜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改善土壤酶活性并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对设施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2021年10期 v.41;No.282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九林;王恒;孙小成;谢宜芝;孙洪波;滕林娟;
在永州地区对‘沪紫黑糯1号’进行秋植时间试验,以了解秋植‘沪紫黑糯1号’在不同时期播种的生长、产量与果穗质量情况。结果表明,在8月5日之前播种,随着播期的后移,玉米植株长势增强,株高呈增加趋势,8月5日之后播种,随着播期的后移,气温逐渐降低,株高明显降低。且随着播期的延后,气温降低,虫伤穗率呈下降趋势,7月15日、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播种的虫伤穗率分别为4.8%、4.5%、3.6%、3.2%和1.7%;从果穗的外观品质看,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播种均好,8月25日播种的最差,7月15日播种的较好;产量以8月5日播种最高。总之,在永州气候条件下进行‘沪紫黑糯1号’秋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能够达到丰产优质的效果。
2021年10期 v.41;No.28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